我自幼酷爱诵读中华民族英烈们所给我们遗留的诗文,如岳飞、文天祥、史可法、夏完淳、秋瑾……也酷爱诵读他们的同代人或后人关于他们的记述。只要有可能,我都要去探访他们的故宅、墓地,和留有他们血迹及深深脚印的土地。
我以为和他们相关连的风物倍加亲切,虽然每一次都有一种悲愤苍凉的思绪久久不能释然,我还是要去寻觅、登临,并感念他们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伟大气概。 人,知炎凉、知利害,易;知耻,却难;知耻尔后洁身至死,更难。我想在这里披露一件我九岁时遇到的一件事。
我出生在河南省信阳市,就是京剧里的宋士杰住的谁人信阳州,他的小旅馆开在西门之外,我家住在西门之内。1939年,磨难中原已经被日本侵略军占领了一年。一个深秋的薄暮,一小队日本宪兵牵着一个满身血污的年轻抗日志士,押往西门外的乱尸岗,那里是历朝历代行刑杀人的屠场。一群无知的顽童(其中也有成人)咆哮着尾随在这些刽子手的背后去看热闹,我被这股愚昧、无聊和癫狂的激动所吸引,被卷进他们的行列。
刚刚走到西邻豆腐坊王大娘的门前,我的胳膊突然被一只很是强有力的手抓住,一把就将我从那群人中间拉了出来,我差一点被摔倒在臭水沟里。抬头一看,是王大娘。她怒不行遏地问我: “你去哪儿?……你起什么哄?你爹被他们生坑才几天?……你!怎么能这样……”她的话如同当顶霹雳,使我在一阵颤栗之后失去了知觉。
在以后的很长一个时期,我都不敢在街坊邻人们眼前抬头,我开始知耻了。每当我在多乖运气的途中走近污秽泥潭的时候,那位可敬而严厉的王大娘就泛起在我的眼前,并实时伸出有力的手把我牢牢抓住。 今年我才有时机会见苏北文假名城扬州,五月的最后一个上午,当我登上扬州广储门外的梅花岭,站在高峻的银杏树下,立刻想起我曾熟读过的两篇散文。
一篇是清桐城学派的首创人方苞写的《左忠毅公逸事》,一篇是清乾隆年间因文字狱治罪幸而免死的学者全祖望写的《梅花岭记》。前者并未直接记述史可法,写的是史可法的宗师、明末东林党人左光斗。
文章以左光斗“视学京畿”起笔,形貌他在风雪古寺之中偶见一书生伏卧案头,他读了书生刚刚写就的文稿,立刻脱下自己的貂裘盖在书生身上,并为他关上门户。僧人见告他:那书生名叫史可法。不久,左光斗主试,当他听到门吏唱出史可法的名字的时候,“瞿然注视”,立即“面署第一”。
并召见,在史可法参见左夫人的时候,左光斗说:“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今生耳。”文章紧接着就写到左光斗被阉党陷入牢狱,史可法旦夕在狱外无门可入。当他听说左光斗受了炮烙之刑,命在旦夕,立刻筹了五十两黄金,“涕泣谋于禁卒”,禁卒受到感动,让史可法化妆为掏粪者进入牢房,史可法跪着抱住已经血肉模糊、不成人形的左光斗呜咽不止。
左光斗听出了他的声音,奋臂用手拨开自己溃烂的眼皮,怒目注视史可法,喝斥他速去:“老汉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持者!”史可法才“不敢发声”,悄然退出。厥后,史可法经常流着泪向人叙及此事:“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应该说,从那时起,铁石肺肝的左光斗也铸造了史可法。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即扬州)围急,督师史忠烈公知势不行为……”这是全祖望《梅花岭记》一开始的两句话。史可法召集众将讲明自己将“与城为殉”的刻意,他希望有一小我私家在最后资助他完成大节。
副将史德威“慨然任之”,史可法立即认为义子。“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诸将果争前抱持之,忠烈大叫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刃。”终于为清兵俘获,史可法“痛骂而死”。前一篇文章写史可法未敢昧大义而轻生,后一篇文章写史可法未敢昧大义而惧死。
南明最后一位兵部尚书大学士史可法受命于危亡之秋,内忧外患,情势正如“史公墓”前抱楹联的上联所述:“时局类残棋杨柳城边悬夕阳”。其时福王朱由崧昏聩荒淫,权奸马士英、阮大铖等独霸朝政,上将左良玉病死于军中,其子左梦庚兵败降清。清兵雄师压境,各镇戎马又不听史可法的调理,困守孤城,清兵破扬州后屠城十日,尸山血海。风雪寺中苦读的史可法所以能成就为永垂不朽的史可法,岂非和不成人形、血肉模糊的左光斗的厉声喝斥没有关系么!?史书里写道:史可法每上书福王论及国是,必再三朗读草稿,涕泪满面,部将与士兵均为之动容。
这就是为什么扬州城破之后,全军将士无一降敌的重要原因。史可法的精神光焰烛照孤城扬州,并点燃了每一个军民胸中的正气。 史可法生前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但史德威“求公之骨不行得,乃以衣冠葬之”。
因而生出许多“史可法未死”的传说和众多冒史可法之名起兵抗清的事来。全祖望接着写了一段明末第一号大汉奸洪承畴与被俘的吴中义军首领孙兆奎的对话。洪问孙:“你在军中,知不知道史可法是果真死了?还是在世?”孙反问他:“你从北地来,知不知道在松山殉难的洪承畴是果真死了?还是在世?”洪承畴狼狈万状,急令斩杀孙兆奎。
全祖望叹息说:“其气浩然,长留天地之间。”左光斗之前,中华先烈灿若繁星;左光斗之后有史可法,史可法之后,有孙兆奎,有夏允彝父子,有秋瑾,李大钊,方志敏……依然是群星璀璨。 史可法墓前的飨堂上有一幅今世人撰写的七言楹联,使我吟哦良久: “数点梅花亡国泪,二明白月故臣心。”红梅如血泪,明月是冰心。
“二明白月”出自唐代诗人徐凝的诗句“天下三明白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瞻仰了史可法的衣冠冢以后,西向步入史公祠,祠内挂有史可法坐像。这位出生于中原的乡里先贤似在审视我,使得我马上由伤感而肃然。
一位中年女解说员走过来主动向我先容史可法的生平事迹,虽然这些解说词她讲述过何止千百遍,依然声情并茂,激情溢于言表。馆长走进来对她说:。
本文来源:博亚体育app下载-www.ahzhaoyou.com